六安市糧食產業化2016年工作總結和2017年工作安排
2016年六安市糧食產業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省糧食局精心指導下,市局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和省局產業化工作部署,開展“兩項工程”推進年活動及糧食產業化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各項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一)放心糧油、主食廚房工程完成情況
截止2016年底,全市新增 “兩項工程”掛牌網店64家,其中“放心糧油”示范店(經銷點)47家,主食廚房經營店(點)17家,完成省局下達計劃的113%。
(二)糧油工業總值
截止11月底,全市完成糧油加工總值146億元,銷售收入140億元,實現利稅2.8億元;預計到12月底將完成糧油加工總值191億元,占省局下達計劃的102%。
(三)糧油訂單任務全面完成
全市糧食訂單面積306萬畝,訂單收購量92萬噸,分別比同期增加10%和11.6%。
二、2016年開展的重點工作
(一)穩步推進“兩項工程”建設
1、加強領導,統一部署。全面分解省局下達我市“兩項工程”建設目標任務,及時召開全市“兩項工程”推進會,傳達省局會議及文件精神,要求縣區局主動將“兩項工程”建設情況向地方政府匯報,爭取政策及資金支持。
2、多方協調,爭取地方政府資金及政策支持。縣區局主動將“兩項工程”建設開展情況向當地政府匯報,爭取政府部門的資金及政策支持。金安區糧食局將“兩項工程”建設納入了部門預算,區局對掛牌企業給予相應的資金補助;霍山縣財政每年安排成品糧儲備和應急建設補助資金5萬元,縣局將成品糧儲備落實到“放心糧油”建設上,每個掛牌“放心糧油”示范店(經銷點)每年補助1000-2000元不等。
3、精心部署,全面落實工作任務。根據“兩項工程”建設要求督促縣區對轄區內的糧油加工企業及經銷店摸底排隊,本著“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選擇經營基礎好、誠信度高的商家作為“放心糧油”示范店(經銷點)的發展對象,確保全市能按時、按質完成省局下達的計劃。
截止2016年底,全市新增“兩項工程”掛牌網店64家,其中“放心糧油”示范店(經銷點)47家,主食廚房經營店(點)17家,完成省局下達計劃的113%。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規范化、標準化經營網絡,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了質量安全、方便快捷的糧油產品和主食產品。
(二)繼續推進糧食產業化工作
1、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全省糧食產業化工作會議后,市局立即召開了各縣區分管產業化工作負責人會議,貫徹落實省局產業化工作會議精神,同時將2016年糧食產業化目標任務分解到縣區局。
2、落實省級糧食產業化貼息、補助資金。組織全市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省財政貼息、補助資金,全市共有大團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申報貼息及補助項目。通過縣區糧食局、財政局初審及“現場考察初審”、“ 會計師事務所審核”、“ 涉企系統篩查”等程序評審,大團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項目符合申報條件和要求,其中貼息項目3家,補助項目7家,共發放財政貼息補助資金127萬元。
3、抓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競爭力。宣傳、引導、鼓勵企業參加產品品牌的申報工作,推薦符合條件的糧油加工企業申報知名、著名商標和省、市名牌產品。2016年,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標4個,分別是“千里湖”牌、“裕西”牌、“茶西河谷”牌米類制品及 “泰天隆”牌飼料;復審通過的商標5個,分別為“萬年紅”及“志明”牌大米、“萬佛湖”牌食用油脂、“御味園”牌面制品及“保順”牌飼料;新增安徽省名牌產品3個:華銀公司、中盛食用油科技公司的油茶籽油及長健米業大米,復審省名牌產品通過3個:天裕米業、鑫源米業及龍源米業的大米;獲得市知名商標及名牌產品19個,其中知名商標10個,名牌產品9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六安糧油產品的知名度。
4、推進基地建設,拓寬企業發展之路。糧油加工龍頭企業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方式,抓優質糧的訂單、土地流轉、核心示范區的建設,保證企業有優質的糧源。大團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生產基地簽訂油菜、花生、油茶籽等生產訂單面積18萬畝,所有訂單均采取高于同期市場價格2-5%的回收價格形式履約,當年的履約率達93%;直接帶動基地2.95萬戶農戶戶均增收1650元,企業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得到了穩步健康推進和發展。霍邱樂民米業公司流轉土地3.6萬多畝,其中金寨高山有機稻2萬畝;安徽過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石臺、利辛、舒城完成土地流轉共3.7萬畝。通過建設過灣村生態示范園區,以過灣村為生態農業示范核心區,南港鎮為中心打造輻射舒城全縣功能性高值農業訂單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
5、組織企業參加各種推介展示活動。為進一步做好六安優質糧油市場開拓和品牌打造工作,不斷提升六安糧油綠色、生態、營養、安全的整體形象,我市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省局部署做好糧油產品的推介、宣傳和市場開拓活動。2016年組織大團結、華銀、新榮久、過灣、綠珍坊等農業龍頭企業參加武漢糧食科技周活動、福建糧洽會、省農展會及上海農展會等。展示會上,六安茶籽油、富硒米、五彩生態米等產品受到市民們的歡迎,引起了部分媒體的關注,較好的展示了我市糧油產品新成果、提升了六安糧油產品品牌形象。其次是組織企業參加省糧食行業協會換屆會及大米、面粉、油脂等形式分析會、經驗交流會及現場觀摩等,幫助企業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把握發展方向。
6、做好評先評優工作。根據糧食產業化評比辦法,對縣區局上報的材料進行綜合評比打分,推薦省、市糧食產業化先進縣區;其次是根據六安市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求評選推薦十佳糧油加工企業。安徽大團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舒城縣青云精米加工有限責任公司、霍邱縣榮芳米業有限公司、六安鑫源米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獲得“2015年度糧食收儲加工十佳企業”稱號。
7、加強對六安糧食產業及其產品的宣傳。一是結合糧食科技周活動,組織大團結、鑫源等企業參加武漢第十一屆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及時了解糧油科技成果轉化及對接推介情況;二是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安徽省農展會、福州、南昌、上海農展會等,推介宣傳企業品牌。三是在全省糧食局長務虛會期間組織全市糧油精品展示,宣傳六安糧油產品及品牌;四是企業利用電商平臺參與網上銷售。華銀、大團結、過灣、綠珍坊、樂民米業、霍山中盛食用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有自己的網上平臺,企業積極探索電商銷售之路,擴大了六安糧油產品知名度。雙十一期間,僅舒城縣糧油電商交易額達3000萬元。
8、做好糧油加工和產業化統計工作。及時、準確、按質、按量報送糧油加工月報表;同時做好統計分析工作。
三、2017年工作重點
(一)繼續推進“兩項工程”建設
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放心糧油”和“主食廚房”工程建設,推動主食產業化發展;同時認真組織開展“放心糧油”質量監管和檢測工作。
(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1、堅持領導聯系企業制度,繼續開展重點企業調度,做好調研工作;進一步為企業做好服務、引導和支持工作。
2、組織落實好科企對接、銀企對接、工商對接等活動。重點是科企對接,在全市摸好底、排好隊,有計劃組織一到兩次全市糧食加工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校和專家的專項對接活動。
3、支持企業抓好品牌建設。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知名商標、名牌產品、龍頭企業等品牌創建工作;組織企業參加展示展交會。
4、幫助企業積極爭取政策、貼息資金等。
5、組織企業參加省局開展的技術培訓工作。
(三)加強產業發展
1、推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糧油加工龍頭企業和種植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形成的聯合體,通過規范聯合體章程、主體之間經營服務活動的合約、利益分配制度,推動糧食產業發展,從而保障優質糧食供給、使糧食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2、大力發展糧食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科技附加值。
3、大力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生產,適用供給側改革需要,提高產品的高端主食消費市場占有率。
4、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去產能步伐,鼓勵支持加工設備智能,環保、節能效能更新改造,在實現產品的綠色、營養、原生態上取得新發展。
5、加強糧油加工統計等工作。做到統計工作及時、準確、全面。
6、繼續開展好糧食科技、糧食法規、食品安全等宣傳活動。
六安市糧食局
2017年1月3日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